3D筊白筍體驗

104-2-青年農Stay 住村活動 第三天

又是美好的早晨,我們吃著夜美人煮的大魯麵,配上魯肉在加上林伯伯的小辣椒炒青菜,美妙爆啦!

緊接穿著雨鞋去涉溪,又踩著泥巴,是都市沒有的泥巴哦,緊接著上了堂生態課,有魚有蝦有鳥有人有螃蟹有便當,也了解了台灣白魚的稀有,更需要我們去真惜愛護。我幫你呼呼,愛....愛......,你受傷了,他幫你呼呼。
最後晚上來點生態復育的震憾教育,今天可以早點睡了。

張宏宇的相片。
張宏宇的相片。

有David loman的中華花鰍,
有拉氏溫吞的溪蟹,
還有好多好多無法言喻的感動,
及很多很多對大自然的愧疚,
過去人類在大自然上捅出的傷痛,就由新生代的我們來逐漸治癒吧!
今天的課程讓我習得對大自然要有「同理心」,互相了解才能避免互相傷害,共創生態與生產的雙贏win win局面~
夜晚的課程也釐清我對社區、產業升級、文創融合等有更深層的了解,其中又以社區產業發展的前後「步伐」為收穫中的大宗之一~
夜燈漸漸暗,今天辛苦了大家,早點休息吧!


江某、香楠、馬口魚……
為知識充電
沿路農夫分享他們的經驗
行行出狀元
學習當地草根精神!
賴柔安的相片。
賴柔安的相片。

寒冷的早晨,一大早起床吃一頓清淡的麵食,還蠻好吃得,吃飽後我們去聽國動老師的生態導覽。今天穿的是農夫常穿的雨鞋,第一次走進大自然的溪裡,看到臺灣特有種白魚,我們蜻蜓組有找到三隻白魚,還看到許多的植物或者是蝴蝶這些生態的東西是在學校無法學習到的只有在大自然才能真實的去碰觸去了解。晚上有新來老師為我們上課,他告訴我們有關維護生態的課程讓我們在一天的時間學習到許多不同的東西,真的很謝謝那些來教導我們的老師。

Amits Wu 的相片。
Amits Wu 的相片。
Amits Wu 的相片。

【Day 3】
從上午到下午,沿溪的行腳遇見了特有種臺灣白魚(學名:臺灣副細鯽)、三類蝦虎和拉氏清溪蟹、無名黑蝌蚪(蟾蜍前身?)......等多種生物,見證上游河川之生物豐富度。伴隨「萍水相逢」(一路上逐漸陣亡....)的雨鞋套,旅途有些顛簸;然而,眼見白魚在生態池的死亡,也說明復育工作之困難。「如果算上前一百名懂臺灣白魚的,各位就入列了」。彭國棟老師的話,實是幾分稱讚外的沉重挑戰;畢竟,茭白筍和白魚就像DNA般承載著一新社區,各種實驗試錯、熟悉臺灣白魚的工作也將持續下去。從200 ->2000條是目前的成果,而2000「究竟代表樂觀或悲觀的數字」,也只能取決當事人的覺悟。

從第一天到第三天,每天都多認識一些植物,也有像嘗百草一樣的吃葉「辨味」;此刻的我,對馬奎斯的話:「這是個嶄新的天地,許多東西都還沒有命名,想要述說還得用手去指」有更真實的感受。羊甲藤的葉子酸到好處,「初戀滋味」的比喻著實貼切。風港柿、橄欖樹、蘋婆、青根浮萍(一支細根)、九層塔......是啊,世界不能窮盡,窮盡項目仍非好生活,聰慧自在各有的稟賦中。

晚上,陳大哥(新豪)和莊課長分享了在地「有機版圖」的執行與擴張(以埔里區為例:技術性的LED節能->低碳植栽、有機植栽->生態圈復育、農村教學),數個農村培根社區案例與「A+創價」之行銷連結。過程中,學習去具體思考在地期望和消費者的需求,印象頗深,也更期待第四天一行阿嫁婆咖啡ww。分享後,詢問新豪返鄉學習的一些歷程、感受:「科技農業是一門入手後慢慢累積的事業,具體的一小步都象徵繳學費/拓路,成為發展龐大、有機規劃的助力」(拒絕放任市場的國家政策)。這些「理念型」行銷一點都不抽象,一如參與至今的種種活動,但確實是「為了更長遠的目標」(鄧不利多~~)。

陳建宇的相片。
陳建宇的相片。
陳建宇的相片。
陳建宇的相片。
陳建宇的相片。
 
    * 最後修改時間:2015-03-13 09:18:53